清明节扫墓如何跟宝宝聊“死亡”

3032

发布:2022-04-26 13:17:03  来自 森眸暖光 女儿家会员

<img title="清明节扫墓 如何跟宝宝聊“死亡”" alt="孩子多大可以去扫墓 清明扫墓 清明节扫墓" border="0" "="" src="http://www.nerjia.com/attachs/loading.gif" data-src="http://www.res.vmaya.com/attachs/socibaby/d0/4nuecd1ghrj11131620.jpg">


  死亡教育包括死亡的本质及意义,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处理及调适。研究者普遍认为,死亡教育目标是带给社会更多温暖,令人们更加正视生命。

  专家建议家长,利用清明节气,可以带孩子去祭拜已经故去的亲人,看看墓碑,告诉他们这也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上坟扫墓过程中孩子提出有关“死亡”的问题时,家长可以大方地和孩子解释,由此让孩子从小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既要珍爱生命,又要正确对待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应注意不同年龄孩子的接受能力,恰当地解释。小编提醒,家长向孩子解释“死亡”,过分渲染或避重就轻的方式都不可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面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

  儿童教育发展中心教学主管认为,对于孩子的死亡教育一定要做正面的回答,既然孩子们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们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他们只是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已。“有些家长怕孩子对死感到恐惧,不敢在孩子面前说出真相,而是捏造一些故事来哄骗。其实,这样反而会误导孩子,不能正确地看待死亡。”例如,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一些迷信的说法,说人死了并不是永远消失,以后还会重新开始,这样,孩子可能会认为,死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生命不珍惜,轻易做一些危险的事。

  2、根据年龄选择不同方法

  【0-3岁】从心理学研究来看,0-3岁儿童处于对死亡认识的“分离阶段”,还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的差别。如果孩子不主动提关于死亡的问题,家长就没有必要刻意教育。如果孩子提起这方面问题,家长不能避而不答,也不能采取欺骗的做法。亲人去世了怕孩子难以接受就说亲人没有死,只是睡着了或者出去一段时间,这都是不正确的。

  3岁以下的孩子思维局限于他能看得到和触摸得到的东西,离开了这个范围,他就不会再关注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生死感触不深,很难明白什么是死亡,可以打比方地说,有一天他就像汽车一样,开走了,消失了,不再回到家里来。解释不必过多,告诉他以后都不会再看到那位亲人在身边,等他大一些,再向他说明更详细的情况。

  【3-6岁】对死亡认识的“结构性阶段”。孩子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动、不呼吸,会玩“办家家”装死,但不能辨认“生”与“死”是无法共存的。他也许会对死亡产生兴趣,问到家长关于死亡的问题,要明确地告诉他,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我们可以郑重地向死去的亲人告别,还可以向孩子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死去。

  家长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进行,将死亡的概念具体到孩子身边能接触到的小动物、植物身上。如告诉孩子:“人也像小狗一样,在有生命的时候会陪着主人散步、玩耍,但如果生病了,或者发生了意外,它也许就会死去,那么什么是死呢?死就是生命的结束,生命结束后就不能再像活着时那样跟人玩,也不会再出现和存在,而是永远地消失了。”对于3-6岁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解释不仅易于让孩子接受,也能让孩子理解死亡的本质和真相。

  【6岁以后】6-12岁是对死亡认识的功能性阶段,12岁以上进入抽象思考阶段,走向成熟的死亡观。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一般都对死亡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已经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不会重现,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死亡。进而做一些安全知识的教育,如,介绍生命是很宝贵的,要如何珍惜生命,亦或是告诉孩子哪些是危险的行为,为了爱护自己,在家或是学校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这样才能让自己幸福地生活下去。

  3、根据孩子性格“因材施教”

  性格也很重要,对悲观的孩子,要多给正面鼓励;对过于乐观的孩子,则要告诉其危险的存在。

  外向型的孩子一般会将自己的困惑讲出来,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从故事,或者身边的人事出发,引导孩子开始逐步认识死亡。

  内向型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不太擅长表达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采取主动,适时地用与死亡有关的新闻与孩子交谈,让他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积极地引导。

  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对症下药,反问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孩子提问了,家长可以反过来问他们:“你觉得死是什么呢?”“你觉得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会去哪儿呢?”,从孩子的回答中家长就可以了解孩子对死亡问题的关注点和理解力,然后再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回答孩子。家长不先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就会产生对问题的自我的过度的解读。

  幼儿有关死亡问题的“参考答案”

  1、爷爷奶奶死了吗?

  奶奶(爷爷)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她(他)会在遥远的地方想着我们,我们也会想她(他)的,想她(他)的时候,我们就给她(他)烧烧香。每个人都会老,都会死的,就像花开了几天后就会谢了,小动物病了、老了也会死的,这是大自然的一个规律。我们活着的人,就要好好地、快乐地生活着。

  TIPS:家长不特别强化死亡的恐惧,孩子就没有太多怕的概念,不然古语怎么会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2、死是怎么一回事?

  答:就像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的死亡一样,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他就死亡了,他的身体就停止一切活动了。他不会再移动,不会再有感觉,不会感觉到快乐、饥饿、炎热和寒冷;他不会再走路、呼吸、说话和吃东西了。

  TIPS:家长在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时候,要注意用平静、缓和的语音语调,既要保持科学,又不能冰冷生涩。不能为了渲染死亡的气氛,而故意把声音弄得低沉阴森。

  3、爸爸妈妈也会死吗?

  答:是的,我们很多年以后会死亡,但那时我们已经很老很老了。现在,只要我们每天爱吃饭、爱运动,把身体养得棒棒的,就不会那么快死亡。

  TIPS:当孩子明白死亡的含义时,大多数情况都会产生恐惧感。这时,应该舒缓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安全感。

  关于死亡的常见错误回答

  在回答孩子的 “死亡”疑问时,家长往往容易给出不科学的答案,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提醒,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应尽量避免:

  1、把“死亡”捏造成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很多的父母喜欢这样做,受故事的诱惑,孩子很容易信以为真地掉进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而将“死亡”残酷的一面忘得干干净净。父母以为用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得孩子永远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将他们永远保护在没有伤痛的世界里。但这决不是一种健康的手法,因为往后他们很可能较难以去面对人生的真实一面。

  2、用 “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了”或“到天堂去了”来替代“死亡”的说法

  这种方法孩子比较能接受,可以起到安抚孩子的作用,也因此消除了失去亲人或宠物的不安和伤心。但或许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对死者,怎么去那么久?而产生抱怨,或认为他们不跟自己说声“再见”就走而怀恨在心,所以父母用旅行来代替死亡告诉孩子,也不是一种很恰当的方法。

  3、把死比喻成“睡觉”

  很多大人会跟孩子说死亡就是 “安安静静地睡觉,睡好久好久永远都不起来”。在这样的描述中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觉这两个事件,关于这点,身为父母的应该特别注意,否则孩子可能会害怕睡眠,甚至恐惧一睡就会不起,所以要帮助孩子理清死亡与睡眠的差别。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

  • 与婆婆相处好的金玉良言
    第一句话,能改变就改变。处理婆媳关系,不少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不管,老人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二是什么都管,老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称心。单是从方法论角度说,如此做法肯定不妥。由于临时组合,婆媳之间缺乏沟通基础,容易产生矛盾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同居一起
  •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把握三个原则
    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及早教育。早教育比晚教育要好,5岁以前是比较好的时期。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养成的一个关键阶段,孩子对于性别已有较清晰认识,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较早地让他们知道一些性别知识,要
  • 小儿疝气的症状有哪些特殊的表现
    小儿疝气的症状有哪些特殊的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小儿疝气的症状都有哪些?1、小儿疝气的症状在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
  • 新生儿黄疸偏高怎么治疗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而新生儿有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一般不影响宝宝的健康。如果新生儿黄疸偏高就多可能是病理性黄
  • 两岁宝宝早教该教些什么
    两岁宝宝早教内容之一:语言启蒙两周岁的宝宝语言发育能力非常的快速,也是语言启蒙的关键期,黄金时期学习语言在于启蒙,何谓启蒙就是开发宝宝的潜在语言能力,通过合理的锻炼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最大的开发。儿童学习口袋书就是最好的选择,宝宝可以随时随地的翻阅
  • 宝宝多大会有记忆力
    网友妈妈: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力呢?我已经怀孕六个多月了,肚子中的宝宝,每次只要听到管弦乐的声音就会动得非常厉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有记忆能力吗?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记事呢?关于宝宝多大有记忆力的问题,网上有很多个说法:①在怀孕第4、5
  • 防蛀牙注意比吃糖还伤牙的7大坏习惯
    虽然宝宝乳牙最终会替换,但对于出现蛀牙的乳牙,妈妈们却不能忽视哦!宝宝牙齿的护理很重要,因为蛀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给孩子疼痛,导致食欲下降、心理烦躁等情况,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蛀牙的出现。预防蛀牙,妈妈除了要让宝宝多注重口腔清洁,还要
  •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父母呢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父母呢?答案很简单,只要保持积极用心的态度,以及宽厚仁爱的心就够了。为什么呢?因为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孩子创造力所以能培养,往往是因为父母心胸开放,观念通达,他们真正喜爱小孩,能接纳孩子的奇想,以及孩子的失败。这种民主、慈爱又开
  • 秋分之后才算秋,四大措施防小儿感冒!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2011年为9月23日)。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
  • 孩子营养不良会有哪些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需要吃各种荤、素食物,如鸡蛋、粥、烂面、碎菜等各种食品。然而很多家长还是担心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那么孩子营养不良会有哪些表现呢?一、情绪变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疑其体内某些营养素已告缺乏。郁
  • 出生月份对宝宝的未来有哪些影响
    每个人出生的月份可能影响到生活中的际遇、寿命、身高、成功几率和患病情况。最新研究表明,出生月份甚至对我们职业的选择都存在决定性影响。很多大学和科研小组正在搜集数据以证明出生月份和季节或将决定未来的我们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健壮的还是体弱多病的
  • 手指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智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出生头几个月手指运动很重要,手指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智力。第一个游戏: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
  • 儿童意外受伤3大急救法
    1、烧烫伤干毛巾包冰块敷伤口每次煮饭时候好奇宝宝总是在妈妈身边转来转去,厨房从来都是宝宝们的游乐场,但同时也是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护理方法当孩子被热油、热汤、开水烫伤,或者被火焰烧伤后,可以用干毛巾包上冰块敷在创口上,或者用流动的清
  • 压岁钱是财商教育第一步
    首先,家长不妨利用压岁钱,给孩子开设一个儿童理财账户,定期让小孩看到自己储蓄账户的金额。同时,给他制定一些小计划,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储蓄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不断地设置一些“小恩小惠”奖励,让孩子养成节俭并有计划的消费习惯,学会储蓄。储蓄账户,可以算是激
  • 哪些运动让孩子聪明过人
    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人的想像力会视频:常做5种运动宝宝更聪明。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于创造力。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并通过提高心脑功能
  • 宝宝如何预防冬季感冒有哪些食疗方法
    宝宝如何预防冬季感冒穿衣坚持春捂秋冻,二八月,乱穿衣,早晚凉些,但短袖一般也能应付了。突然变天,就赶紧加衣服,并多带孩子晒太阳。秋天干燥,孩子容易上火,穿多了出汗着凉,一冻就感冒。饮食秋膘要贴,但饮食要清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
  • 第一次见婆婆都要注意什么
    第一次见婆婆都要注意什么呢?俗话说:丑媳妇终得见公婆,如果第一次在婆婆面前表现不好的话,就算成功嫁入家门,以后的婆媳相处恐怕也不会那么和睦。所以,各位姐妹们就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了。第一次见婆婆都要注意什么:第一:不能抢着帮准婆婆做事有的姐妹
  • 炎热夏季宝宝喝什么水好呢
    一、白开水最好专家认为,宝贝最好喝白开水。因为纯净的水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溶解媒体,有利于儿童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大,父母在保证宝贝喝到足够的奶以后,更要保证宝贝喝到足够的水。》》婴幼儿每天应该喝多少水但
  • 五一劳动节的简介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LaborDay或MayDay),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
  • 6大原因让孩子体质弱易生病
    专家表示,缺乏正确的养育方法在80后家长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小孩体质弱、易生病,家长应从以下六方面找原因。1、孩子偏食不纠正反迎合喜欢就吃,不喜欢就不吃,家长对小孩偏食不但不纠正,反而一味地迎合满足,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偏食的儿童会营养不